信息化慢慢“渗”透课堂 师生皆受益
艺考生文化课 “没想到你们一个理工科为主的大学信息化教学搞得这么好,没想到很多师范类高校还在摸索中的时候,你们已经有了很多特点鲜明的教学案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核查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在实地核查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工作时,听完山东理工大学的汇报后,接连用了几个“没想到”给予肯定。
笔者了解到,山东理工大学从2003年开始网络辅助教学,2012年获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6年以山东省第一名的优秀成绩通过信息化试点验收答辩……这些亮点的背后是扑下身子扎实干的结果:学校专门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校信息化工作;学校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列入《山东理工大学“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建设十大工程,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课程信息化教学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强措施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工作。
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谁先转变观念谁就先受益。学校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放在重要位置,通过鼓励和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信息化相关会议和培训、送服务到学院、优秀教师示范、精彩一课和教学设计主题沙龙等活动,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师“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了推进课程信息化分类发展,学校构建三个层次,制定了《课程信息化教学实施意见》,按“初、中、高”三个应用层次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要求全部课程3年内达到初级应用要求,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学问、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新学期第一节“遗传学”的课堂上,生命科学学院刘文教授这样说道。刘老师将她的教学模式形象地称之为“教问”。课堂上,她通过问题教学由单纯讲授式变成讲授式、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有机结合。课堂外,同学们充分利用学习活动区参与答疑讨论,利用在线测试查缺补漏。问问题易,问好问题难,通过全程参与的信息化教学,刘老师调动起学生们思考好问题的能力,她笑着说:“好多同学的问题都把我问住了,他们用全新的视角看问题,我也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回答。”
随着手机进入生活,刘老师很明显地感到近几年学生与之前的不同,她将现在的学生形象比喻为“信息土著”。传统教学对应的应是传统学生,而现在的“信息土著”对应的应是信息化教学。功能多样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成,恰好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网络学习空间集成了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学生评价等功能,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提升了综合能力和素质。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网络讨论,课上任务展示、问题质疑、在线测验等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艺考生文化课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李震梅教授在课上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根据小组作业随机点组内的某个同学代表小组回答问题。李老师说:“有的学生一开始不习惯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即使他们回答错了,也是有价值的。有过几次经历后,这些同学大都放开了,信息化教学使他们的自信心随之提升。”通过对7个学期的信息化改革课程成绩分析显示,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总体下降,优良率整体上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口头表达、逻辑思维、责任意识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每位老师都针对各自特点探索了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方式。
教学信息化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渗透的,正如李震梅教授的课堂上,从2003年的校园网覆盖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到2007年的网络精品课程线上投放,再到现在的混合式教学的开展;由最开始长达50分钟的录课,到10分钟的微课,再到正着手改编的课本内容与相应微课和动画的二维码对应起来的教材,一步步都在有条不紊中前进。
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也显而易见,“就比如在实验课上,过去每个同学手里的模具是什么都需要挨个登记,而现在他们只需从网络平台上登录,我就能根据他们手里的设备出不同的例题,”李震梅说,“节省了双方时间,就是提高了效率。”
艺考生文化课 一位上“材料力学”课的同学真情流露:“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次翻转课堂,因此印象尤为深刻。我感觉与普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差别最大的一点是——学生是主角。通过这次翻转课堂,我对大学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入大学的时候,便有学长叮嘱我,大学锻炼的就是你的自学能力,老师不会像高中的时候赶着你去学。而翻转课堂则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道理。”随着老师们的努力推动,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信息化教学。“材料力学”课的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78.7%的学生“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目前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本文地址:www.mingshitang.net.cn/news_149.html艺考生文化课